第三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原文1
不昧己心不尽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子孙造福

译文1

不蒙蔽自己的良心不作绝情绝义的事不过分浪费物力假如能做到这三件事就可以为天地树立善良的心性为万民创造生生不息的命脉进而为后代万世子孙创造永恒的幸福

解说2

一个有为的人不受外物摆布他拥有自己的一套处世原则把天机人情看得通透因而能志一动气我行我素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不得志独善其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曾有过下海与守本的争论最后的结论是宜下海的下海宜做学问的做学问知识分子要分流各守一业坚韧不拔“各抱地势勾心斗角”

例解

尽忠佐五朝尽职效万民

夏原吉祖籍江西德兴其父任湖广湘阴(今属湖南)教谕时举家迁居于此遂定居原吉幼年丧父由寡母抚养发奋读书被荐入当时培养人才的最高学府--太学一日明太祖朱元璋视察太学见原吉彬彬然不苟言笑颇有为官风度于是任为户部主事从此原吉开始了一生辉煌的政治生涯

原吉处事持重“临政善酌”因而很得户部尚书郁新的器重户部诸司事务郁新均与原吉商量谋划有官员刘郎中妒忌原吉才能伺机诬陷不久尚书郁新上奏弹劾官吏中怠事者触怒了明太祖龙颜刘郎中乘机诬告郁新所言所为实是原吉指使希图明太祖迁怒于原吉明太祖身为一代开国之君颇能识人他览奏斥责刘郎中道“原吉能佐尚书理部事汝欲陷之耶!”一语道破他的不良私念原吉反而因祸得福才名远扬建文元年(1399年)升任户部右侍郎第二年充采访使率给事中出巡福建凡所过郡邑考核吏治体察民情博得百姓称誉

“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入继大统称明成祖即永乐大帝原吉由户部右侍郎转为左侍郎古来“一朝天子一朝臣”似成惯例有人上奏称原吉乃建文帝的大臣不宜重用明成祖豁达大度道“原吉忠于太祖以故忠于建文又岂不忠朕耶?”逾月不顾众人非议委以户部尚书重任

永乐元年(1403年)浙西发大水毁堤淹田江南一片汪洋泽国百姓生计可虑地方官员力薄财窘屡治无效明成祖以江南乃朝廷赋税主要收入地之一不可久灾命原吉赴吴浙治水并赐原吉水利集原吉到任后实察浙西地势形性高下起伏奏请循禹贡三江入海故迹疏通吴淞江下游上接太湖且相度地势各置石闸根据江水不同季节流量之大小或启或闭每年水涸时修筑两岸圩堤以防雨季暴流明成祖嘉允其奏命原吉发十万人治水原吉身着寻常布衣徒步来回视察日夜经划盛暑烈日炎炎挥汗如流令属下撤去为自己张着的遮阳盖“民劳吾何忍独适”官民同心终于使浙西水害稍息百姓得以耕作

原吉还朝上言“苏淞之水虽由故道入海而支流未尽疏泄请复往治之”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在大理寺卿袁复陕西参政宋性辅助下原吉发众疏浚江南白茆塘刘家河大黄浦等处苏淞农田仰此而获大利明人何良俊说“我朝唯夏忠靖(原吉)周文襄(忱)有大功劳于江南

永乐三年(1405年)夏天浙西大饥明成祖命原吉率袁复佥都御史俞士吉及左通政赵居任赴灾区赈济百姓原吉奏请发粟三十万石并给受灾农户牛种维持了百姓生计保证农户得以正常生产有人提出增加江南百姓佃种水退淤田之田赋数额原吉在江南闻听此说连忙上疏朝廷痛陈其弊请求放弃此议明成祖权衡利弊最后采纳了原吉的意见大臣姚广孝自浙西返回京城称赞原吉有“古之遗爱”

原吉兢兢业业克尽本职自浙西还部理事不久首请裁冗食平赋役平盐法清仓场广屯种钱钞之禁等事均得施行户部主管天下户口升降和赋役之增减明朝泱泱大国地域万里原吉对职内之事均能了如指掌他将中外户口府库田赋增缩之数写在小简上放置怀中以备时时检阅当时兵革初定封赏功臣分封诸藩增设卫所发兵安南营建北京以及营造巨舰遣使下西洋等事大费钱财其转输供应以亿万计原吉悉心筹划应付自如使诸事得以顺利进行

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亲自北征蒙古旧部命原吉辅助太孙留守北京总理九卿诸事务成祖临行勉励原吉“朕以房玄龄视卿”原吉果然不负众望每日清晨入朝辅佐太孙处理日常事务判事周详而果断有郎官御史请事原吉口应手判举止从容顷刻立就显示了出众的才能

明成祖还朝又命原吉侍从太孙周行乡落体察民间疾苦某日行到一处原吉取细碎黄米进献太孙“愿殿下食此知民难”当时吏部尚书蹇义与原吉齐名蹇义简重善谋原吉弘裕善断朝廷内外称作“蹇夏”在一次宴会上成祖指着原吉与蹇义对众大臣说“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予原吉为官才能与风度以极高评价

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之议体现了原吉“君子长者”的风度明成祖即位后以近二十年之人力物力营建北京筹措迁都事宜此年新都北京皇宫三殿遭灾成祖下诏令臣民进言言官大多提出迁都北京不便其中尤以主事萧仪言词激烈成祖大怒杀了萧仪并说“方迁都时与大臣密议久而后定非轻举也”不料如此一来激怒了言官他们上奏弹劾众大臣成祖一气之下令大臣与言官俱跪午门外对辩众大臣争着怒骂言官唯独原吉上奏成祖称言官应诏进言无罪而“臣等备员大臣不能协赞大计罪在臣等”成祖闻此气消不再追究双方令各回衙门办事一场偌大风波因原吉自责退让而平息了事后有大臣责备原吉作为筹划迁都人之一违背了迁都初议原吉道“吾辈历事久言虽失幸上怜之若言官得罪所损不细矣”众大臣均叹服原吉的良苦用心和豁达大度

这一年的冬天明成祖准备大举北征召原吉问边储多寡原吉奏称由于连年出兵塞外无功而返军马储蓄十丧八九各地灾荒不断内外俱疲又加圣上龙体欠安不宜出兵亲征自负的成祖见原吉拂了自己兴致勃然大怒将他系于内监令籍没原吉家产朝夕之间原吉由“宠极”而至“困极”士兵冲进了当朝主管钱财的户部尚书家翻箱倒箧只见除了皇上赐钞以外仅布衣瓦器而已室简家陋别无他物

明成祖连年亲征积劳成疾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北征回兵途中行至榆木川(今内蒙古多伦县西北)终于一病不起临终前成祖回想北国的凄风冷月漠漠黄尘想起原吉的劝言不禁潸然泪下对左右随行人员说“原吉爱我!”言语之中充满了感激内疚和怅落

明成祖病逝消息三日后传到北京太子走奔原吉囚所哭告噩耗且令原吉出狱共议丧札原吉以国家社稷为重抛弃被囚之怨辅佐太子稳定局势并奏请太子赈饥荒省赋役罢西洋取宝船及云南交趾采办银等太子一一从之

仁宗即位后恢复原吉户部尚书旧职原吉母亲操劳一生在儿子困顿之际不幸撒手人寰此时原吉上奏以替母亲守孝为由请求退休仁宗道“卿老臣当与朕共济艰难卿有丧朕独无丧乎?”令地方官员代办原吉母亲丧事不久进原吉少保兼太子少傅尚书如故领取三职俸禄原吉坚辞三职俸禄不受

仁宗登基不及一年而逝宣宗继位第二年封在乐安(今山东广饶)的汉王高煦叛乱以“靖难”为辞指斥原吉为奸臣之首宣宗连夜召集大臣计议原吉免冠顿首向宣宗请罪宣宗道“彼借卿为兵端耳”命原吉坐屏左共议对策大臣杨荣首请宣宗亲征宣宗面露难色原吉以建文时李景隆兵败之事为例赞同杨荣意见劝宣宗亲征并建言兵贵神速卷甲趋之可先夺人之心宣宗遂拿定主意亲自率师往征汉王兵临城下汉王高煦犹令人绕城大骂原吉然而人心所向兼之朝廷决策果断高煦之叛很快平定了

宣德二年(1427年)原吉从宣宗北巡一日宣宗偶取原吉干粮尝之连连啐口笑道“何恶也!”原吉正襟从容道“军中犹有馁者”宣宗醒悟下令犒劳将士

还居京师不久原吉与蹇义等四重臣离职以备顾问宣德五年(1430年)正月去世终年六十五岁

明史编纂者赞评原吉“有雅量人莫能测其际同列有善即采纳之”礼部尚书吕震曾攻击原吉“柔奸”后吕震为儿子求官皇帝征求原吉意见原吉以吕震在“靖难”时有守城功亦为其子请官平江伯陈瑄与原吉有隙永乐初年陈瑄曾想杀原吉原吉却时时称赞陈瑄才能后又力荐他督理漕运此正如传维麟所叹的“靡德不报靡怨不释”

原吉身居要职颇能识人周忱为长史时有人荐周忱为郡守原吉称郡守不足展其才周忱因而得升侍郎巡抚

永乐中原吉受命第三次监修太祖实录由学士解缙上表永乐十六年(1418年)五月修毕呈上凡357卷重修的太祖实录为明成祖讳于建文时事多曲护失实难以目为信史原吉曾说“君子不以冥冥堕行”做人要诚实笃信而此事却未免令后人遗憾凡人均有过原吉亦不能例外同年原吉又受诏纂修天下郡县志

原吉所生之世正是明朝国运上升之际永乐至正德间诸大臣在政时长人事更动甚少政局平稳后人评说这一时期“用人理财礼乐征伐诸大政文武经纬各尽其长章程故在后鲜能及”原吉在此期历事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掌户部利权二十七年不衰个人生活清廉寡欲身居高位而不骄不奢明人叶盛因此感叹“困极而节不移宠极而色不矜”乃是原吉一生真实的写照

×
Next 下一页Prev 上一页Menu
 目录
Copy 复制Top
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