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栽花种竹心境无我

原文1
损之又损栽花种竹尽交还乌有先主忘无可忘焚香煮茗总不问白衣童子

注释

损之又损减少说文“损,减也”语本老子道德经中有“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无为”谓日去其华伪以归于纯朴无为引申指尽可能节省或谦抑

乌有先生典出史记·司马相如中的“乌有先生乌有此事齐之为难”司马相如子虚赋以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虚构人物为主角“楚使子虚使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子虚过姹乌有先生亡是公存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子虚乌有”子虚并非真实乌有哪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指虚拟的人名或事物

〈名〉本义早采的为“茶”,晚采的为“茗”后泛指茶封氏闻见记“晚采者为茗

不问白衣童子白衣童子即“白衣人”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恭帝“王宏为江州刺史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一白衣人至乃刺史王宏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重阳故事亦用作朋友赠酒或饮酒咏菊等典故不问白衣童子是说并不问送酒的白衣人是何许人比喻已经进入完全忘我状态

译文1

物质欲望要减少再减少只是栽花种竹一切都交还给乌有先生忘记得没什么可以忘记只是焚香煮茗纵然不及问讯白衣童子

评语

人如果能铲除物欲的念头每天只做些栽花种竹的工作眼中不管看见什么事情都认为它原本就没有目的也就是一切完成化为乌有汉朝司马相如所做的赋中有“子虚”“乌有先生”和“亡是公”三个寓言的人物一个人的名字叫做“乌有”乌有是焉有的意思是根本就没有这么一个人此处是表示“一切私念完全化为无有”的意思其次是人应当把常人不容易忘掉的事忘掉无论是烧香煮茶总不问白衣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晋朝的陶渊明曾在一个九月九日那一天没有酒喝了独自一个人去摘东篱下的菊花看见一个穿白衣服的人拿了酒来那个人名叫王弘于是两个人就对喝起来喝到醉了陶渊明也不问那个人姓甚名谁这也是“损之又损忘无可忘”的无为精神老子提倡无为哲学所以才主张出世思想的修身养性生活无为修省并不是和世事绝缘做事不宜提倡形式主义关键是思想上要达到忘我之境栽花种竹焚香煮茶闲云野鹤的生活可以忘我可以隔去人世间许多烦恼其实进入忘我境界并不一定完全靠“栽花种竹”谈书论道潜心研究学问也可使一个人完全进入忘我状态孔子说“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人之忘我境界不能以形式而论要从本质上看

×
Next 下一页Prev 上一页Menu
 目录
Copy 复制Top
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