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大饥

齐大饥

--做人不食嗟来之食

原文1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何施而得斯于民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释

本节选自植弓

食(si):拿饭给人吃

蒙袂(mei):用衣袖蒙着脸辑屦(jv):身体物理迈不开步子的样子

贸贸然:眼睛看不清而莽撞前行的样子

嗟:带有轻蔑意味的呼唤声

从:跟随谢:表示歉意

微:不应当与:表示感叹的语气词

译文1

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题解

“不食嗟来之食”这句名言就出自这个故事,是说为了表示做人地骨气,绝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别人地施舍,哪怕是让自己饿死

咱们的传统尤其看重做人要有骨气,用通俗的话来说,人活的是一口气,即使受苦受难,也不能少了这口气还有一些类似的说法,比如人穷志不短,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都表示了对气节的看重,对人的尊严的强调,对人的饿精神的重视

即使是在今天,这一传统观念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合理性在人的饿精神和肉体之间,在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之间,在人的尊严和卑躬屈膝之间,前者高于重于后者在二者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宁可舍弃后者,牺牲后者,不使自己成为行尸走肉,衣冠禽兽

人之所以为人,而非行尸走肉,区别大概正在这里

×
Next 下一页Prev 上一页Menu
 目录
Copy 复制Top
 顶部